文物名字

观世音菩萨或者弥勒菩萨

尺寸 (平方)

高度 = 152 厘米。
底座宽= 48 厘米。
底座 长= 48 厘米

年龄/时代

情况/传说

佛历2526年,佛像下半身像被勘察发掘,推断为毗湿奴主神的下半身部分(大约制作于14至15世纪)。人们认为这个古遗址是是印度教中毗湿奴教派的圣地,毗湿奴主神至高无上,他们都是至高无上的神,都是造物主,伟大的三位一体称为“梵天-毗湿奴-湿婆”。
后于佛历2545年,挖掘出佛像的头部及其余部分,当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时,发现这尊并不是毗湿奴。据原始文献,毗湿奴拥有四只手臂,毗湿奴的王冠并没有出现。最关键的是在皇冠上缺少了三角形孔。
考古学家于是推测这尊佛像为大乘佛教的菩萨,即观世音菩萨或弥勒菩萨(佛历16 至18 世纪)。这尊佛像具有古代南印度王朝(如帕拉瓦王朝、乔拉王朝后期及毗奢耶那伽罗王朝)的雕塑风格。此外,随着对佛像的不断修复,愈发凸显出当地的特色,这表明通邦考古遗址可能是一个佛教圣地,而不是寺庙。
目前,佛像陈列在洛坤府国家博物馆。

存储位置